您现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News

中国高级技工现状 人才缺口已高达2200多万! 技校却遭无人问津

2024-08-12 17:01:0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

中国高级技工现状 人才缺口已高达2200多万! 技校却遭无人问津

前言

如今的社会,究竟是学历重要还是技术更为重要?

每年的六月都是一道分水岭,无数的学子毕业迎来就业热潮,那些引以为傲的学历却成了最普遍的标签。

无数的学子和失业人士涌进人才市场,都渴望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。

尤其是一些高薪职业更是需要技术人员,但是大多大学生并没有工作经验,根本难以胜任。

可是我国的高级技工人才的缺口已经达到2200万的数字,人们都追求高学历、高知识,却忽视了技校的重要性。

为何我国的技校不受待见?高级技工还有前景吗?

刻板印象导致“人才流失”

在我国的家庭教育当中,名校毕业就意味着高薪职业,整日坐在办公室中享受着安逸的工作。

985、211类的学校早已成为了家长中的“理想院校”,而技校则是被大多数人所“鄙视”。

这是既现实又无奈的事实,似乎成绩决定一个人的未来,技校只是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的人群。

甚至有些上技校的学生,也是自甘堕落,认为自己不会有未来,只是在那里混日子。

在这种社会、自我的怀疑中,导致不断恶性循环,高端人才就变成了“稀缺物”。

除此之外,固有观念也是一大阻力,比如说如果有学生从小以清华、北大作为目标,那肯定会被表扬为前途远大。

可是如果有学生要是以技术工人作为奋斗目标,那一定会被当成“不务正业”。

这就是理想之间的待遇差距,在大部分国人眼中,只有那些“吊车尾”的学生才只能在技校学习。

如果在不考虑成绩的情况下,国内名校与技校之间,你又会如何选择?

相信绝大部分的学子心中都有答案,可是名校真的就意味着未来一片光明吗?

这其实并不绝对,毕竟事在人为,环境从来不是扼杀人才的理由。

高级技工本就是“专项人才”,在自我领域中进行深耕和研究,最后在自己的技术领域中获取相应的成就,甚至还会实现创新性的进步。

这样的高端人才恰恰是社会所需要的,在国内,乃至世界上,最欠缺的就是“专项高端人才”。

所以学习技术,同样是众多学子在谋求前途时的一条未来之路。

可是不难发现,在我国很少见到优秀的职业技术院校,熟悉可能就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新东方和蓝翔。

可是这些都是民营并非公办,只是依靠着外部宣传才传到群众的耳中。

更多的职业院校的名气只限于地方,即便是有技术突破,也很难被大众所熟知。

尤其是在国内,制造业虽然发展可观,但相应的技术人才却一直欠缺。

因为国内外的基础教育不同,导致了国内外技术人员的“饱和度”也大不相同。

不过随着近几年中,我国对人才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人才涌现出来,其中不乏那些技校逆袭的例子。

在杭州的临安区,就有着这么一位学生,他就顶着各方的压力,选择了技工。

最后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对技术的钻研,在国内外的比赛中拿获大奖,甚至还获得了政府给予价值80万的“人才购房补贴”。

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杭州该行业的领军人物,完成了从技校学生到高级人才的华丽转变。

这种事迹绝不止他一人,在我国航空工业上,有一名已经55岁的高级技师。

仅仅只有中技学历的他,却能凭借手感,就能将精确度控制在0.01毫米,不仅如此,在他的努力之下,曾经解决了海外对国内的技术封锁。

这种工匠已然成为“国家级”,是我国不可多得的“宝贝”。

这还不是最厉害的,你见过21岁就能评上“副高级”人才的吗?

年少轻狂,逆天改命

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,两位年近20岁的年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

他们是来自广州城建职业学校的两名学生,一个是林怡峰,而另一个则是谢健强。

他们都是专攻于“混凝土建筑项目”的人才,虽然他们年轻稚嫩,但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,还是拿下了那届第二名的好成绩。

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气馁,反而是将下一届的冠军之位当成目标。

对他们而言,不间断的训练就是冲击冠军的资本,每天需要再八小时的训练中不断地试错和改正。

其实混凝土建筑项目的工序极其复杂,而且需要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切割、安装、调试等多道工序,而且还必须在30多度的高温下进行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
为了保证整个比赛过程不出现意外,他们必须将误差控制在1毫米的程度,并且将自身体能锻炼到极致,有利于在提高在比赛中的持久性和稳定性。

毕竟像这种国际赛事上,高手云集,任何一个小的误差都很可能导致失败。

不仅如此,建筑工程要求高精度,任何失误都会影响这个作品的工程的完整性。

不过任何瓶颈都会化成他们前进的动力,他们的努力不会被辜负。

2020年,全国技能大赛首次在广州举办,林怡峰、谢健强在混凝土项目中,用绝对的实力震慑全场,拿下了冠军的宝座。

要知道参赛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,都是行业内的高手,而他们当时仅仅只有21岁。

也是在同年,林怡峰被母校破格录取,任职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,至此他的身份完成了华丽的逆转。

从某一方面来讲,职校是他们的起点,也是人生的转折路口。

或许很多人对于建筑行业有所误区,认为在这个行业内,未来面临的就是风吹日晒,和无休止的工作,发展前景更是堪忧。

但当你真正的走入这个行业,你就会发现,如今建筑业的科技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,像深中通道、港珠澳大桥这些重大项目中,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。

而林怡峰、谢健强就是最好的例子,他们的学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未来,相反,只要给他们机会和平台,他们的成就将是“无穷的”。

技校不等同于“死路”

选择了“技校”并不意味着“人生荒废”,技校毕业同样有着不同的路可以走。

一个就是选择就业,因为技校所学的专业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,有的甚至可以凭借强悍的专业技能直接就业。

不仅仅如此,在学习的过程中,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社会需求,学习到使用的社会的经验和技能。

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升学,虽然技校的升学难度较大,但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。

很多的学生通过不断地参加比赛,获得荣誉的同时还巩固了自身能力,为了之后的就业提供了足够的底牌。

而且技校的升学更多的考察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,对于文化知识的要求偏低。

再加上我国对技校教育的投入加强,每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专业,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只要学生将自己的专业学好、学精,那这门技术毕竟成为你自己的“铁饭碗”,无论走在哪里都是底气十足的。

结语

未来是自己走出来的,是否能逆袭全看自身。

中国高级技工现状 人才缺口已高达2200多万! 技校却遭无人问津

技校的出身并不代表没有出路,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态度,针对职业教育做出改变。

与此同时,技校本身也同样需要不断地改进自身,为培养学生和服务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,让学生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。

相信在未来,会有更多的“逆袭学子”出现,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“一份心意”。

中国高级技工现状 人才缺口已高达2200多万! 技校却遭无人问津

参考资料:

1.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千万——人民网

2.《光明日报》:“不屑于当技工”心态必须破除——人民网

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
搜索